《歷史與社會學科知識及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筆試大綱
一、考試目標
1. 學科知識與能力
掌握歷史與社會課程所涉及的歷史、地理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具備相關學科的基本能力;了解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特點、課程目標,熟悉歷史與社會的課程內容并能運用于教學實踐中。
2. 教學設計能力
能夠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開發及選用多樣化課程資源,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方法和手段。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3.教學實施能力
能夠依據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組織形式,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能夠有效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
4.教學評價能力
了解歷史與社會課程教學評價的基本類型和具體方法,合理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綜合性、發展性評價,能夠運用各種評價方法進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評價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
(一)學科知識與能力
1.了解中國與世界歷史進程的基本事實和基本脈絡,了解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發展的基本趨勢,了解中國與世界人文地理的概況。
2.了解社會生活的豐富內涵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多種方式和途徑,理解個體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3.了解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理解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4.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動態的眼光縱向了解人類社會的進程,橫向了解社會生活的內容。
5.運用多種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收集、處理歷史、地理和社會信息。
6.了解歷史與社會課程的地位、性質與作用;熟悉《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及要求;能夠運用課程標準指導教學,了解歷史與社會教材的編排體例和內容結構。
(二)教學設計
1. 能夠綜合《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并正確敘寫教學目標。
2. 能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并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夠開發、利用多樣化教學資源。
3. 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內容,結合教學實際,選用恰當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手段。
4. 設計教學時,能夠注重歷史、地理及相關人文社會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整體性,能夠統籌相關學科知識、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強調歷史與現實、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密切聯系,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
(三)教學實施
1.能夠創設多種情境,以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各種組織形式的優勢,引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有效合作。
2.能夠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教學環境以及自身素質等多種因素,合理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