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天津事業單位考試大綱(584人)
(2)表格資料
統計表是統計資料的一種表現形式,即把統計對象及其指標按一定順序填列在表內,具有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提綱挈領等特點。任何一種統計表都是表格和統計數字的結合體。
例2:下面是某日幾個城市的天氣預報
城市 | 天氣 | 風力 | 氣溫 | 最低氣溫 | 空氣污染指數 |
北京 | 晴 | 1~2級 | 35℃ | 26℃ | 輕度污染 |
汕頭 | 雷陣雨 | ≤3級 | 33℃ | 20℃ | 優 |
成都 | 多云轉陰 | 4~6級 | 27℃ | 19℃ | 良 |
天津 | 晴 | 2~3級 | 29℃ | 22℃ | 良 |
哈爾濱 | 多云 | 4~6級 | 20℃ | 14℃ | 良 |
大同 | 小雨 | 2~3級 | 24℃ | 15℃ | 中度污染 |
A.成都 B.天津 C.大同 D.哈爾濱
2. 汕頭的溫度比哈爾濱的最低溫度高多少? ( )
A.19℃ B.18℃ C.14℃ D.9℃
3. 六個城市的溫度的平均值為( )。
A.25℃ B.26℃ C.28℃ D.30℃
解析:日氣溫與最低氣溫值最小的即為溫差最小,故題1的正確答案為D;題2中汕頭氣溫為33℃,哈爾濱最低氣溫為14℃,差值為19,故題2應選A;六個城市溫度的平均值為28℃,故題3答案為C。
(3)文字資料
文字資料試題是資料分析試題中較難、較復雜的部分,因為它不像統計圖表那樣直觀、一目了然,而是在一段文字中通過文字描述來表達事物的數量關系。應考者必須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準確的把握字里行間包含的各種數量關系及其邏輯關系,并進行分析、計算、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例題3.根據下面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1-3題。
對某企業工時利用率進行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實行44小時(每周)工時制和進行人員精簡等改革前,該企業的制度工時利用率為85%,也就是說有15%的制度工時沒有被利用。其中缺勤占去50%,停工占去40%,非生產性工時占去10%。
實行40小時工時制并進行人員精簡等改革后,該企業的制度工時利用率了5個百分點,缺勤時間和非生產性工時都有所下降,其中人均每周缺勤時間和非生產性工時分別為1.6小時和0.4小時。
1.實行40小時工時制后,該企業的制度工時利用率為( )。
A.80% B.90% C.20% D.10%
2.實行44小時工時制時,該企業人均每周缺勤時間為( )。
A.3.3小時 B.4小時 C.4.4小時 D.6.6小時
3.實行40小時工時制后,在沒有被利用的工時中,停工占去百分之幾?( )
A.10 B.45 C.50 D.56
解析:題1的問題是“實行40小時工時制后,該企業的制度工時利用率”,根據題意,實行44小時工時制時,該企業的制度工時利用率為85%,實行40小時工時制后,該企業的制度工時利用率了5個百分點,故題1的答案為B;實行44小時工時制時,15%的制度工時未被利用,且其中缺勤占去50%,故題2的答案為:44×15%×50%=3.3小時。實行40小時工時制后,沒有被利用的工時為40×10%=4小時,人均每周缺勤時間和非生產性工時分別為1.6小時和0.4小時,則停工所占比例為(4-1.6-0.4)/4×100%=50%,故答案為C。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