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崗教師招聘-德育原則
一、考情我知道
河南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中,德育原則是一個重要考點,主觀題、客觀題都有可能考到。主要以單選題、判斷題和材料分析題為主。單選題一般以例子反選和古語俗語反選為主;案例分析題主要是給一段材料,分析案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
二、知識理清楚
德育原則是根據教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學校和教師進行德育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疏導原則
壹--內涵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貳--貫徹要求
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青少年缺乏生活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教師要耐心講明道理,排除障礙,啟發自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知理、明理、講理,改過遷善,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品德認識水平。
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疏通思想之后要加強引導,把學生的思想引入社會規范的道路,啟發學生自覺地分清是非、真假、善惡、美丑。啟發疏導工作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并結合學生品德中的優點,循循善誘,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引導他們朝正確的方向努力。
3.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對他們表現出的積極性和微小進步,都要注意肯定,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優良品質。
弎--例子
1.班上某個同學出現早戀問題,班主任程老師沒有直接批評責罵,而是用“早熟的瓜不甜”來闡述早戀的危害和學習的意義。
2.陶行知四顆糖的故事
肆--俗語
1.顏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2.水性雖能流,不導則不通。
伍--tips
通常在材料中出現某老師針對學生調皮搗蛋種種不良在校行為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去教育引導,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批評,那么就可以考慮疏導原則作答。
(二)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壹--內涵
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
貳--貫徹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尊重學生的態度,關心愛護學生,尤其是對待后進生。
2.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教育者要向學生提出合理而嚴格的道德要求。
3.教育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品德發展狀況出發,提出適度的要求,并堅定不移地貫徹到底。對學生嚴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約德育效果的兩個相輔相成的必要條件。
弎--例子
1.語文課上小希總是喜歡和周圍的同學交頭接耳,地做小動作,李老師多次提醒、制止他,但無濟于事。時間長了,李老師開始責罵、譏諷、奚落他,有時也罰他站著聽課。以至于小希越來越不喜歡上語文課,出現厭學情緒,小希家長找李老師詢問原因,李老師說:“我教育學生有什么錯?”
2.班主任李老師對新來的數學王老師說:“王老師,對于學生,我們一定要尊重和信任他們,這是我們和學生相處的基礎,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做到嚴格要求他們,這樣才能有利于他們健康成長。
肆--俗語
1.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
2.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我們對學生個人所提出的要求,就表示出對學生個人的力量和能力方面的尊重;而我們的尊重里,同時也表示出我們對學生個人的要求。
3.嚴慈相濟
伍--tips
在材料中,看到某老師面對學生一系列較嚴重的不良行為,能夠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進行要求合理引導,那么就體現了這條原則。
(三)知行統一原則
壹--內涵
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貳--貫徹要求
1.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2.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
4.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道德行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講更能教育學生。
弎--例子
1.學校開展好習慣訓練營,培養學生對班級、學校和社會負責的行為,如檢查班級、學校衛生死角,照顧生病學生等。
肆--俗語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力行近乎仁。
5.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
6.言必行,行必果。
7.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
8.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伍--tips
該原則強調:理論+實踐,如果題干中看到老師讓學生去實踐或者強調知和行的俗語可選擇該原則。
(四)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長善救失原則)
壹--內涵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
貳--貫徹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2.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教育者要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弎--例子
1.七年級一班有一些學生喜歡玩足球,為了玩球和看球常常遲到、曠課,甚至幾次為了搶球和爭奪場地與別班學生發生沖突。針對這一問題,班主任組織這些學生成立了球隊,選了隊長,制定了隊規,此后每天組織練球,在活動中練出了紀律、團結、意志力和控制能力。
2.學生小張是一名學霸,但不愿與同學們交往。班主任王老師知道后讓小張擔任“學習互助隊”隊長,小張剛開始很不情愿,但在幫助同學的過程中加深了與同學的交流了解,關系也越來越好。
肆--俗語
1.《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2.物固莫有不長,莫有不短;人亦然。故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
3.抑其所短,揚其所長。
伍--tips
如果在材料中老師能夠看到調皮學生的優點,且積極利用其優點,克服掉了學生身上的一些毛病,那么就體現了這一原則。
三、習題我會做
1.子路對教育的作用不以為然,說“南山有竹,人不去管它照樣長得直;看來當箭,照樣能穿透犀牛皮。”孔子對他說:“若是將砍來的竹子刮光裝上箭頭,磨得很利,豈不射的更深嗎?”子路接受了孔子的教誨成為孔門的學生。孔子做法體現了哪一德育原則?( )。
A.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B.理論聯系實際
C.長善救失 D.疏導原則
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題干中的對話描述的是教育的作用,對竹子如同對人一樣,雖然放任不管也能生長,但是如果能進行教育,就會成長得更好。孔子循循善誘,十分耐心地向自己的學生闡明道理,通過事實來說服他,并最終改變其認知,這里利用的正是疏導原則。故本題答案為D。
2.小王同學在黑板上畫了個漫畫,并寫上“班長是班主任的小跟班”。班主任馮老師看了,發現漫畫真畫出了自己的特征,認為他有繪畫天賦。于是請他擔任班上的板報和班刊繪畫編輯,并安排班長協助他。在班長的幫助下,小王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克服了散漫的毛病,后來還圓了他考取美術專業的大學夢。馮老師遵循的主要的原則是( )。
A.疏導原則 B.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C.長善救失原則 D.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原則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對德育原則。長善救失原則也稱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促進學生道德成長。長善救失原則要求教師“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即發現學生的長處來彌補學生的不足。題干中班主任“認為他有繪畫天賦,于是請他擔任班上的板報和班刊繪畫編輯,并安排班長協助他”就是發現了小王同學的優勢方面,并利用他的優勢來克服他“散漫的毛病”,符合長善救失原則。故C項正確。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