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程序教學的“一二三四五”
一、知識講解
程序教學指一種能讓學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學,以特定順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個別化教學方法。其創始者是普萊西,貢獻者是斯金納。
【注意:這里需要大家注意區分一下。雖然程序教學創始人是普萊西,但是“程序教學之父”是斯金納,因為他做出的貢獻更為突出。】
(一)“一”對象
程序教學對學生有較高要求,主要對象是能力高且個性獨立的學生。
(二)“二”原理
斯金納基于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而設計了程序教學模式。
(三)“三”條件
斯金納認為學習過程的有效進行有賴于三個條件:小步驟呈現學習材料;對學習者的任何反應立即予以反饋;學習者自定步調學習。
【這個知識點一般考查多選題,可以用一個小口訣來記憶。“小反調”,“小”小步驟呈現學習材料;“反”對學習者的任何反應立即予以反饋,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審清題目,延時反饋是錯誤的;“調”學習者自定步調學習。】
(三)“四”程序
程序教學的教學程序:解釋-問題-解答-確認正誤
(四)“五”原則
程序教學的基本原則
1.小步子原則
程序教學將學習內容分解成很多小單元兩個小單元或小步子之間是前后連貫的、知識相連的,推進的幅度是很小的,因此學習起來難度相差較小,所以學習者容易,從而獲得自我效能感。而學生學習效果顯現,信心,對下一步的學習也有興趣。
2.積極反應原則
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學習狀態。激發內在動機,指通過啟發、誘導、說理等方式,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加強外在誘因,則是通過物質或精神的獎勵,或去除學生厭惡的刺激而使學生的學習行為增強,學習動機增強。
3.即時反饋原則
為了實際成效和持續推進,應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及時檢測、診斷與評價。檢測的結果就是反饋的信息。反饋就是診斷錯誤、解決問題、評價優劣,使學生始終對自己的學習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能在糾錯的道路上前進。
4.自定步調原則
程序教學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學習進度,使自己有了充足的學習時間和思考空間。學生在自定步調的學習中真地學懂了再進入下一步的學習,學習在求真求效的情境中進行,因而也更顯科學合理,更容易。
5.低錯誤率原則
程序教學編制者可根據記錄了解學生實際水平并修改教學程序,使之更適合學生程度:又由于教材是按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順序編制的,學生每次都可能作出正確反應,從而把錯誤率降到最低限度。
【這個知識點一般考查多選題,可以用一個小口訣來記憶。“小雞不犯錯”,“小”小步子;“雞”積極反應;“不”自定步調;“犯”即時反饋;“錯”低錯誤率】
三、小試牛刀
1.程序教學的原則( )。
A.小步子
B.積極反應
C.自定步調
D.及時強化
2.程序教學與機器教學的主要理論基礎是( )。
A.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B.嘗試錯誤理論
C.經典條件作用理論
D.意義-建構理論
1.【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程序教學的原則。程序教學是一種使用程序教材并以個人自學形式進行的教學,主要由教學機器的發明人普萊西,對程序教學貢獻的當屬斯金納。程序教學的原則包括:(1)小步子。教材上的知識項目應該是許多具有邏輯聯系的小步子,下一步與上一步間的難度、深度差異不應太大,要方便學生順利地學習;(2)積極反應。學生對每個知識項目的問題都要做出反應;(3)自定步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學習的進度,教師不必要求每個學生同時同步學習同一知識項目;(4)及時反饋。對學生的反應及時給出反饋信息,進行強化;(5)低錯誤率。將錯誤率降到最低限度,使學生有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確反應。故答案為A、B、C、D四項。
2.【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操作性條件用理論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納,斯金納也相應提出了程序教學的策略等,程序教學的前身是機器教學。所以程序教學和機器教學與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相關。因此,A項正確。B項,嘗試—錯誤理論也叫試誤說是桑代克提出的。與題干不符,排除。C項,經典型條件作用理論是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提出的。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意義—建構主義強調的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等。與題干不符,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