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題庫】申論每周一練:流動與新生
【給定資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展的活力。”“流動”,是一個充滿動感、蘊含張力的詞語。從鄉村到城市,人們開創新天地,是流動;從城市到鄉村,人們返鄉創業,也是流動;從“外地人”到“新市民”,打破身份認同之別,是流動;從憑票購物到網絡消費、刷臉買單,也是流動;登上高鐵說走就走,是流動;人在家中坐,貨從八方來,也是流動。一個流動的中國,處處涌動著春意和蓬勃;一個流動的中國,才是一個生機勃勃、信心滿滿的中國。
【問題】
請你參考給定資料,聯系實際,以流動與新生為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
(1)結合給定資料,但不拘泥于給定資料;
(2)觀點正確,結構完整;
(3)邏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參考答案】
流動與新生
流動是指交流、變化,運動,變動;新生是指發展、獲得再生,煥發新的生命。在當今時代沒有不流動的事物,萬事萬物都在流動,并在流動中獲得新機。江河奔流不息,帶來生命的誕生,橋梁路網縱橫交錯,促進經濟發展,產業要素流動釋放新動能……流動為中國帶來新的機機遇,新的活力,新的動能。
交通流動,構成經濟動脈,帶來發展新機遇。交通交通,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只有交通基礎設施完善,經濟才能發展。玉陵湖大橋連接多個旅游景區、村莊,四通八達,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此間快速流動,流動中一座橋帶出了一個活力迸發的經濟圈;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廣州、澳門三地,一體化融合發展讓經濟迸發出新的動力。交通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從高速公路的建設,到農村公路的改善,到軌道交通的開通,再到物流運輸的發展,中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縱橫交錯把中國勾畫得更美。
江河流動,激活文化之河,煥發文化新活力。流動的河流能激活文化之河,文化之河也能反哺流動的河流。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文化要想獲得永葆生機,就必須要交流互動。正如面對鳳凰河流域的文化雜,群眾不了解,未深入挖掘內涵等問題,葉教授提出要融用文化,融合群眾生活,在百姓交流中接觸到活的鳳凰流域文化。又如在窯洞修復時,村民的思想在變化,從不理解旁觀,到認同以實際行動參與,再到承擔宣傳工作傳播窯洞文化。思想的流動修復了窯洞,弘揚了文化,留住了鄉愁。
產業流動,產業轉型升級,釋放發展新動能。古語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水如此,產業亦然。產業不是生來如此,更不是一層不變。從農業、到工業、到服務業、再到信息產業,產業日新月異,發展也一日千里。產業流動不僅是類型的迭代,更是生產要素的流動,促進各類中小微企業涌現,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發揮集聚效應,釋放新的發展動能。樂原市引企業,造小鎮,表誠意,促改革,延伸產業鏈,布局高端產業鏈,盤活閑置老廠房,重工業城市實現轉型。這說明,生產要素的流動是助推產業升級,釋放新動能的法寶。
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起點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流動煥發新生,流動是基礎,新生是目標。只有讓各類要素流動起來,經濟才能有新動能,產業才能有新轉型,文化才能有新機遇。依靠流動,中國發展的航船定能行穩致遠,駛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