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考試申論熱點:完善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
熱點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在社會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機制,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通道,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懲群眾反映強烈的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營造見義勇為社會氛圍,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教師考試角度解讀
(一)治理理念
要適應國家現代化總進程,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
1.意義: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2.總體理念:以人民為中心
①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
②治理要充分發揮人民的能動性(一切依靠人民)
③治理成果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3.社會治理“四化”水平(特點)
①專業化——專業人士、專業力量
專業化:專業的隊伍,理念、技術和方法。
“著力干部素質,把培養一批專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為重要任務,用科學態度、先進理念、專業知識去建設和管理城市。”——習近平總書記
②社會化——社會組織、社會力量
社會化:主體多元—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多元治理主體協同共治,達到既種好“自留地”,管好“責任田”;又唱好“群英會”,打好“合力牌”的目的
③法治化——依法治理、法治觀念
強調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④智能化——科技支撐、人工智能
(二)治理方式
①系統治理——多元主體參與,形成治理合力;統攬全局、高瞻遠矚。
②依法治理——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化解矛盾用法。
③綜合治理——治理手段多元,綜合運用法律、道德、科技等手段。
④源頭治理——矛盾就地化解、風險源頭防范,新時代“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網格化管理。
(三)治理體系
【1】歷史演變過程
1.黨的十七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2.黨的十八大: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的社會管理體制。
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的社會治理體制。
4.黨的十九大報告:①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的社會治理體制。②加入“四化:社會化、智能化、專業化、法治化”、“共建共治共享格局“;③重心下移到基層。
5.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
6.黨的二十大報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2】格局:共建共治共享
①共建:回答的是社會治理依靠誰的問題(Eg:網格員、志愿者、社區工作者、街道辦、社區委員會……)
②共治:回答的是社會治理如何開展的問題(方式、手段E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平臺……)
③共享:回答的是社會治理的成果問題(成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四)基層治理(社區、鄉村)
1.做法:
*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采用“政治引領、法治、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現代治理方式。
2.原因:
①基層重要:
*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心。
*推進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任務在基層;推動黨和國家政策落地的責任在基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在基層。
*城鄉、社區==》各利益關系交匯點,社會矛盾的聚焦點,社會建設的著力點。
②國家政策:推進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責任編輯:李明)
- 2025山東濟南市教育局所屬學校引進畢業生相關事宜的公告(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站)
- 2025北京首都師范大學招聘83人公告
- 2025湖南湘潭縣第一中學招聘教師10人公告
- 2025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招聘14人公告
- 2025貴州黔東南州劍河縣教育系統招聘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臨聘教師5人公告
- 2025湖南長沙市教育局所屬事業單位招聘教職工擬錄用人員公示(第一批)
- 2025福建漳州市南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局意聘用中學新任教師公示
- 2024湖南長沙市教育局所屬事業單位招聘擬錄用人員公示(緩檢批)
- 2025北京首都醫科大學事業編制崗位招聘26人公告(第一批)
- 2025天津師范大學第二批招聘(輔導員、專業技術輔助崗位)通過資格審核且已完成繳費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