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銀行從業資格考前沖刺模擬試題及答案(四)
第61題
關于被凍結單位存款的利息計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被凍結的款項,在凍結期均不計算利息
B.被凍結的款項,在凍結期均應計算利息
C.被凍結單位存款發生失誤,被凍結款項從解凍時開始計算利息
D.凍結款項,不屬于贓款的,凍結期應計付利息
【正確答案】:D
[解析] 關于被凍結單位存款的利息計算,要分情況而定。凍結款項.不屬于贓款的,凍結期應計付利息。
第62題
認定存單關系效力的形式要件不包括( )。
A.存單樣式的真實性
B.存單持有人向金融機構交付存單所記載事項的真實性
C.存單版面的真實性
D.存單簽章的真實性
【正確答案】:B
[解析] 存單關系效力認定的形式要件是指存單等憑證的真實性,包括存單的式樣、版面以及簽章的真實性。其實質要件是指存款關系的真實性,也就是存單持有人向金融機構交付存單所記載款項的真實性。B選項是屬于認定存單關系效力的實質要件。
第63題
(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結束,中國正式全面開放銀行業。
A.2001年12月11日
B.2003年12月11日
C.2005年12月11日
D.2006年12月11日
【正確答案】:D
[解析] 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按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的時間表,逐步開放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范圍和客戶對象范圍。2006年12月11日,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渡期結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簡稱《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及銀監會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正式生效,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限制,允許外資銀行對所有客戶提供人民幣服務,取消對外資銀行在華經營的非審慎性限制,標志著中國正式全面開放銀行業。
第64題
由中國境內注冊的公司發行,直接在中國香港上市的股票是( )。
A.A股
B.B股
C.H股
D.N股
【正確答案】:C
[解析] H股是由中國境內注冊的公司發行,直接在中國香港上市的股票。
第65題
下列關于流動資金貸款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流動資金貸款是為滿足客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臨時性、季節性的資金需求.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而發放的貸款,或銀行向借款人發放的用于滿足生產經營過程中長期平均占用的流動資金需求的貸款
B.流動資金貸款按期限可分為臨時流動資金貸款、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和中期流動資金貸款
C.臨時流動資金貸款是指期限在6個月(含)以內,主要用于企業一次性進貨的臨時性資金需要和彌補其他支付性資金不足的貸款
D.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是指期限在1~3年(不含1年,含3年),主要用于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中經常占用資金需要的貸款。
【正確答案】:C
[解析] 臨時流動資金貸款是指期限在3個月(含)以內,主要用于企業一次性進貨的臨時性資金需要和彌補其他支付性資金不足。
第66題
下列關于票據行為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承兌只適用于匯票和本票
B.不是只有持票人才能進行票據的背書
C.匯票的出票人可以為銀行
D.可以適用于支票
【正確答案】:C
[解析] A選項錯誤,承兌為匯票所獨有,B選項錯誤,只有持票人才能進行票據的背書,D選項錯誤,適用于匯票和本票,不適用于支票。
第67題
下列關于犯罪主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金融犯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
B.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是特殊主體
C.單位和自然人主體都可以分為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
D.銀行屬于一般主體
【正確答案】:D
[解析] 金融犯罪的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自然人作為金融犯罪主體,有的是一般主體,有的是特殊主體。例如.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就是特殊主體,必須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單位作為金融犯罪的主體.也有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兩種,特殊主體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銀行屬于單位主體中的特殊主體。
第68題
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建立是在( )年。
A.1993
B.1994
C.1995
D.1996
【正確答案】:B
[解析] 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建立是在1994年。
第69題
我國擔保法規定,一般的人與債權人未約定期間的,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滿之日起( )個月。
A.3
B.6
C.9
D.12
【正確答案】:B
[解析] 我國擔保法規定,一般的人與債權人未約定期間的,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間滿之日起6個月。
第70題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對銀行業監督管理目標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促進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
B.維護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
C.維護銀行業合法權益
D.銀行業競爭能力
【正確答案】:C
[解析] 監管目標是監管者追求的最終效果或最終狀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條規定:“銀行業監督管理的目標是促進銀行業的合法、穩健運行,維護公眾對銀行業的信心。銀行業監督管理應當保護銀行業公平競爭,銀行業競爭能力。”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