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博士后招聘公告
一、醫院簡介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成立于1973年,占地90畝,編制床位1500張,實際開放1464張,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急救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本院現有職工2539人,設有業務科室 59個、教研室17個、研究機構6個。在2019年復旦版中國醫院綜合實力排名(2018年度)中,本院居華南區第14位;在專科聲譽排行榜中,本院生殖醫學居華南區第2名,健康管理專科居華南區第4名;本院“臨床醫學”于2018年成為海南省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學科;在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本院以總分866.2分的成績名列全省第一。2011年至2019年,本院連續9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量和經費均居省內醫療機構之首。
本院獲批有重點專科(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省級Ⅰ級臨床重點專科18個、校級重點學科5個、院級重點培育學科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以及面向本院職工免費開放的中心實驗室1個。有1個可以獨立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員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省政府批準建設的院士工作站。
本院一直致力于打造集醫療、教學、科研、緊急救援和健康管理為一體的區域性醫療服務中心、人才培養中心和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以此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隨著以“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申報的博士學位授權點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招生及學位授予資格,本院已形成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的培養體系。
二、招聘的博士后研究領域
根據醫院博士后工作發展計劃,本次招收以下研究領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員:腫瘤病理學、惡性腫瘤綜合治療及其機制、腫瘤侵襲轉移機制、腫瘤發病機理與創新藥物轉化研究、腫瘤復發和轉移、肺臟急慢性損傷、腦膠質瘤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乳腺癌綜合診療、納米藥物研發、急危重癥醫學、神經病學(癲癇)、運動障礙、干細胞移植與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研究、產前診斷、胎兒醫學、生殖內分泌與輔助生殖技術、生殖遺傳學與干細胞研究、慢性氣道炎癥的發生機制及防治、腹部影像學、心血管病理學、分子病理學、心血管疾病基礎與轉化醫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骨、牙齒及軟骨等骨骼系統形成和修復與再生研究、創傷救治、骨生物材料、骨科器械研發、骨組織工程研究、介入治療學等領域。
三、應聘條件
1.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近三年內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員(含2020年應屆)
2.以第一作者在本領域SCI期刊上發表至少1篇論文;
3.熱愛科研工作,在相關領域有扎實的學術成果和研究經驗,具備獨立從事科學與技術研究、爭取各種國家資助項目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4.性格開朗,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入站時年齡不超過35周歲。
5.本院不招收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其中黨政機關領導干部指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以及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機關中擔任各級領導職務和副調研員以上非領導職務的人員
四、申請材料:
1.個人簡歷
2.曾參加或承擔的主要科研工作簡介與成果業績;
3.5篇以內代表性論文或著作;
4.2名相關領域專家推薦信(其中一名為本人博士期間的導師);
5.入站后的博士后科研工作設想。
五、崗位待遇:
1.對進站前未進行過職稱評定或職稱未達中級的博士后人員按本院中級職稱的博士人員的工資待遇發放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并按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
2.為進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員提供10萬元/人科研啟動經費;
3. 財政部按照每人兩年16萬元的資助標準劃撥博士后研究人員日常經費;
4.以本我院為第一署名單位公開發表或取得的成果、獲批的科研項目,均可按本院相關獎勵制度獲得額外現金獎勵。
六、應聘方式:
1.自發布招聘通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如果在截止日前招到合適人選,招聘結束),符合上述條件的應聘者,請將申請材料發送至kejiaoke200707@163.com,郵件標題為“姓名+畢業院校+海醫一附院博士后招聘”;
2.初選合格者將通過電話或E-mail通知本人參加面試;
3.參加面試者需提供:學歷、學位證書及復印件、專家推薦信和其它可證明本人能力或水平的相關資料;
4.試通過者到指定醫院進行體檢合格后錄用。
七、各研究方向合作導師:
1. 急危重癥醫學方向:呂傳柱 教授
2. 生殖內分泌與輔助生殖技術方向:黃元華 教授
3. 腦血管病與運動障礙方向:陳志斌 教授
4. 神經病學(癲癇)方向:李其富 教授
5.腫瘤發病機理與創新藥物轉化研究方向:郝新寶 教授
6.腫瘤病理學研究方向:鄭少江 教授
7.生殖遺傳學與干細胞研究方向:馬燕琳 教授
8. 慢性氣道炎癥的發生機制及防治方向:周向東 教授
9.腹部影像學方向:涂蓉 教授
10.心血管病理學、分子病理學、心血管疾病基礎與轉化醫學方向:郭峻莉 教授
11.干細胞移植與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方向:趙振強 教授
12.肺臟急慢性損傷研究方向:劉笑然 教授
13.惡性腫瘤綜合治療及其機制研究方向:盧彥達 教授
14.腫瘤侵襲轉移機制研究方向:曾江正 教授
15.腦膠質瘤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方向:楊? 教授
16.乳腺癌綜合診療、納米藥物研發、腫瘤復發和轉移研究方向:許鐵峰 教授
17.產前診斷、胎兒醫學研究方向:凌奕 教授
18. 骨組織工程研究方向:付昆 教授
19.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方向:牟忠林 教授
20. 創傷救治、骨生物材料、骨科器械研發方向:彭磊 教授
21.骨、牙齒及軟骨等骨骼系統形成和修復與再生方向:周海燕 教授
22. 介入治療學方向:金桂云 教授
八、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0898-66774192kejiaoke200707@163.com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