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四季度重慶云陽縣事業單位招聘公告【招67人】
五、考試考核
考試考核由云陽縣人力社保局組織實施,分為筆試和面試。
(一)筆試
擬招聘崗位指標與實際報名人數比例須達到1:2方能開考,未達到規定比例的,取消或相應遞減招聘崗位人數至規定比例(按四舍五入計算),特殊緊缺崗位經市人力社保局認定同意后,適當放寬開考比例。
筆試采取閉卷方式進行,筆試科目分為公共科目和專業科目,分值均為100分。公共科目測試綜合基礎知識等內容,專業科目測試內容詳見附件1。
筆試總成績計算方式為:公共科目測試成績×50%+專業科目測試成績×50%(筆試總成績采取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點后面兩位小數)。
筆試時間初定為2016年 11月6日,具體時間、地點等有關事項以準考證為準。報考人員的筆試總成績、進入現場資格審查人員名單等相關事宜在云陽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站上公布,請報考人員自行及時查詢。凡筆試科目任何一科缺考者,不得參加資格審查。
(二)現場審查報名資格
進入面試的人員,須持有關證件資料,按照規定時間和指定地點參加現場資格審查。
資格審查時,考生應提供本《簡章》要求的相關證明材料原件及復印件各1份。具體應提供的證明材料包括:(1)準考證;(2)身份證;(3)畢業(學位)證;(4)考生報名信息表(繳費通過后即可在報名系統上打印);(5)本人簽字確認的誠信承諾書;(6)機關事業單位正式在編的考生以及基層服務項目人員,必須提供所在單位及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同意報考證明》(附件4);(7)《一覽表》中要求的各類職稱或執業資格證書;(8)農村建卡貧困戶家庭須出具縣級及以上扶貧辦蓋章認定的書面證明;城鄉低保家庭須提供縣級及以上民政部門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的證明和低原件及復印件一份;(9)要求工作經歷的需提供與單位簽訂的聘用合同、單位購買養老保險的依據等相關材料;(10)報考崗位要求的其他證明材料。
考生不按規定的時間、地點參加現場資格審查的,視為自動放棄。經資格審查不符合報考條件或經確認自動放棄出現的缺額,經縣人力社保局核準,可在報考同一單位同一崗位考生中按筆試總成績從到低分依次一次性遞補。
(三)面試
面試由云陽縣人力社保局統一組織開展。
面試人員按以下辦法確定:根據各崗位招聘指標1:2的比例按報考該崗位資格審查合格的考生筆試總成績從到低分依次確定,若進入面試最后一名的筆試成績出現并列,則并列人員均進入面試。達不到規定面試比例的,相應遞減招聘崗位人數至規定比例(遞減后的招聘崗位人數按“實際參加面試人數×面試比例”公式計算,出現小數按四舍五入法處理),無法遞減的,考生筆試總成績須達到其他崗位進入面試人員的最低成績,方可進入面試。其中,急需緊缺或特殊崗位經市人力社保局認定同意,可適當放寬面試比例。
本次面試采取結構化方式進行。面試分值100分(采取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點后面兩位小數),面試成績當場公布。面試成績低于60分的,不得確定為體檢人選。考官對考生面試成績評定在60分以下的,須在評分表中說明理由;考生面試最后結果在60分以下的,該面試考官組應寫出書面報告,說明理由,并報縣人力社保局備案。
參加面試的考生按規定繳納面試考務費。面試時間、地點另行通知,不按通知時間和地點參加面試者視為自動放棄。
(四)考試考核總成績計算方式
考試考核總成績=筆試總成績×60%+面試成績×40%。
考試考核總成績和進入體檢人員名單在云陽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站上公布。
六、體檢
體檢人選按照擬招聘崗位人數,根據報考該招聘崗位考生考試總成績從到低分依次等額確定。若最后一名人選考試考核總成績相同,則依次按筆試總成績、專業科目成績高者確定。
體檢由縣人力社保局組織實施。體檢標準參照《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國人部發〔2005〕1號)、《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的通知》(國人廳發〔2007〕25號)、《關于修訂〈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及〈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9號)、《關于印發〈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關于修訂內容的通知》(人社部發〔2013〕58號)和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局《關于確定公務員錄用指定體檢機構的通知》(渝人社發〔2012〕149號)規定等規定,結合本行業或崗位實際要求執行。體檢費用由考生自行承擔。
體檢在指定體檢機構進行。招聘單位或受檢人對體檢結論有異議的,可在接到體檢結論通知之日起7日內向縣人力社保局書面提出復檢申請,經研究同意后到指定醫院進行一次性復檢,體檢結果以復檢結論為準。
體檢時間、地點另行通知,不按通知時間、地點參加體檢的,視為自動放棄。體檢不合格或自動放棄出現的缺額不再遞補,體檢以后環節出現的缺額不再遞補。
七、考察
考察由縣人力社保局會同招聘單位及主管部門對體檢合格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業務能力、工作實績、遵紀守法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進行綜合考察,并再次對考察對象是否符合規定的報考條件,提供的報考信息和相關材料是否真實、準確、完整等進行復查。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