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教師選調公告【招13人】
根據《臺州市教育局關于做好市直中小學在職教師引進工作的通知》(臺教人〔2017〕74號)的要求,結合發展需要,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擬面向全國選調在職教師13名,具體相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創建于2015年12月,是一所由北京師范大學和臺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公辦普通高中。近期的發展目標是經過3-5年的努力,辦成一所校園文化高品位,教學設施高標準,管理高效率,教育水準高質量的臺州、省內領先的新型。位于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江口街道德儉路518號,占地151畝,建筑面積81189平方米,投資約為3.86億元。于2016年8月15日正式開學,實行小班化教育,現有兩個年級,22個班,共798名學生。教師隊伍素質精良,現有教職工108名,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20人,博士1人,碩士33人。
二、選調崗位(見附件)
三、選調條件
年齡45周歲及以下(1971年11月16日以后出生),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學歷(特別者可適當放寬年齡和學歷要求),在編在崗教師(含民辦保留公辦身份教師)。
同時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①省特級教師或正高級職稱教師;
②在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學大比武(含優質課)中獲得地市級二等獎及以上;
③獲得過縣市級及以上(教壇新秀、骨干教師、名教師、)教學相關綜合榮譽;
④獲得過地市級及以上教練員、裁判員榮譽或同層次相關專業的榮譽。
四、選調流程及辦法
(一)信息發布平臺
1.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對外合作辦學部(hzbx.bnu.edu.cn)
2.臺州教育網(www.zjtzedu.gov.cn,“通知公告”欄目)及臺州教育微信公眾號;
3.臺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網(www.tzhrss.gov.cn,“事業單位招考”欄目);
4.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官網(www.tzhsbnu.com)及微信公眾號。
其中,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官網為發布其他相關信息的平臺。
(二)報名和資格審查
發送簡歷和報名表(見附件)到bsdtzfz@163.com(北師大臺州附中郵箱),并命名為“姓名-應聘學科”。或將簡歷和報名表寄送至北師大臺州附中行政樓326室(具體地址: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江口街道德儉路518號北師大臺州附中辦公室收),截止時間2017年12月13日。
對報名人員簡歷進行篩選后,通知入選者參加考試。
(三)考試
1.由北京師范大學組織專家對入選的報名者進行考核,考試時間:2017年12月16日,考試地點: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報名者需保持電話暢通。
2.考試包括面試和面談。面試占60%,面談占40%;面試得分在80分及以上方可進入面談環節。
(四)辦理調動手續
考核結束后將報名一覽表和考核、考察材料報市教育局人事處,審核無誤后,經市教育局研究同意、市人力社保局核準,辦理調動手續。
五、相關待遇
(一)人才待遇
1.入選臺州市500精英計劃和高層次緊缺人才的人才。
①入選500精英計劃人選的,按臺州市政策A、B、C類人才購買首套商品房的分別給予購房價50%,不超過200萬、100萬、60萬的購房補助(實施共有產權)。
給予A、B、C類人才所在單位每人100萬、50萬、30萬元的科研和文化創作資助,用于入選者的科研和文化創作。
3年內分別給予A、B、C類人才每月3000、2000、1000元的生活津貼。
②入選高層次緊缺人才的,自發文認定之日起,給予人才10萬元的安家補貼;購買首套住房的,給予人才購房價50%、不超過40萬元購房補助(實施共有產權)。同時3年內給予每月1000元的生活津貼。
2.未入選臺州市500精英和高層次緊缺人才的骨干教師(含引進的市內骨干教師)或在校工作期間取得下列榮譽者,且與簽訂6年以上服務協議,符合下列條件給予相應獎勵。
①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一次性獎勵20萬元;給予每年5萬元的科研經費獎勵,每月工作津貼2000-3000元。
②省級及以上勞動模范、教師(模范教師)、、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地市級及以上名教師,一次性獎勵12萬元。
③省級及以上教學大比武(含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地市級及以上勞動模范、教師(模范教師)、、骨干教師、教壇新秀,一次性獎勵8萬元。
(二)住房
為青年教師免費提供校內教師公寓(2人/間),為無住房的外地骨干教師提供校外周轉住房。
(三)子女就讀
教師子女在入學方面享受臺州市直單位干部職工子女的相關政策。
六、聯系方式
地址: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江口街道德儉路518號北師大臺州附中校辦公室。
郵編:318020
電話:0576-88192117,0576-88192007
聯系人:童老師
原標題: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教師選調公告
點擊下載>>>
北京師范大學臺州附屬高級中學選調教師報名表.docx臺州市教育局
2017年11月16日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