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遼寧沈陽醫學院、博士招聘公告【招150人】
為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十三五”期間,沈陽醫學院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啟動“150計劃”,引進和選留150名高層次人才。現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和博士畢業生。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聘原則和辦法
招聘工作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按照德才兼備的用人標準,采取公開報名、考核和擇優聘用的辦法,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人才。
二、招聘對象基本條件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和法規;
(二)學風正派,治學嚴謹,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團結協作精神和較強創新能力;
(三)具有招聘崗位所需的學歷、資歷、專業、職業(執業)資格及技能要求;
(四)具有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五)具備崗位所需的其他條件。
三、引進條件及待遇
(一)年齡要求:第一層次人才無年齡要求,第二、三層次人才原則上要求55周歲以下,第四層次人才原則上要求50周歲以下,第五層次人才原則上要求45周歲以下,特別的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
(二)引進數量:高層次人才的引進不受數量限制。
(三)招聘崗位:詳見附件1《沈陽醫學院2018年公開招聘需求信息表》
(四)人才層次:
第一層次:杰出人才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2、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杰出人才。
3、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創業人才、創新人才(長期);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學術帥才;遼寧省“雙千計劃”杰出人才;遼寧省“院士后備人選培養工程”人選;遼寧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育工程”十層次人選。
4、近5年,獲得以下獎項者:①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前3名;②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前3名;③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前5名、一等獎前5名;④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前3名;⑤長江學者成就獎;⑥中國科學院杰出科技成就獎(集體獎須為排名首位者);⑦中國青年科學家獎;⑧省級科學技術獎。
5、擔任以下職務者: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家組組長、副組長;項目(課題)組長,且項目(課題)通過驗收;②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項目負責人;③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④國家“863計劃”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副組長、召集人;⑤國家實驗室主任、副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⑥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6、近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金”資助的項目主持人,完成該基金所資助課題研究,且取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項目結題通知者。
7、近5年,在《Nature》、《Science》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者。
8、其他相應層次人才。
第二層次:領軍人才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人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技術英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遼寧省“特聘教授”;遼寧省“雙千計劃”領軍人才。
2、近5年,獲得以下獎項之一者:①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前3名;②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前3名;③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前5名;④省、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名,省、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第1名,省、部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前3名、一等獎第1名;⑤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1名;⑥教育部“高等教學獎”;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
3、擔任以下職務之一者: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項目(課題)第一副組長、分課題組長,且項目(課題)通過驗收;②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課題第一負責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③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助理、課題組第一負責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④國家“863計劃”主題項目或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國家“863計劃”專題組組長、副組長,且專題通過驗收;⑤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前2名;⑥省、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⑦國家精品課程負責人;⑧高等院校國家重點。
4、近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資助的項目第一負責人,且項目通過結題驗收;或獲上級資助自然科學到賬科研經費累計達400萬以上者。
5、近5年,教育部“211工程”院校國家重點學科博士生導師。
6、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的海外留學歸國博士,符合以下條件之一:①被SCI一區期刊(SCI分區均為大區,下同)收錄3篇及以上;②SCI收錄論文累計IF≥40.0;③單篇IF≥7.0且累計IF≥30.0。(上述SCI收錄論文不包括《Oncotarget》《Med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下同)
7、其他相應層次人才。
第三層次:拔尖人才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青年俊才;遼寧省“雙千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2、近5年,獲得以下獎項之一者:①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1名;②省部級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1名;③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第1名;④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1名。
3、擔任以下職務之一者: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分課題副組長前2名,且項目(課題)通過驗收;②國家科技支撐(攻關)計劃課題第二、三負責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③國家“973計劃”課題組第二、三負責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④國家“863計劃”課題組組長、副組長,子課題負責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⑤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中方項目第一負責人,且完成項目通過驗收;⑥高等院校省重點。
4、近5年,教育部“211工程”院校國家重點學科教授或研究員,獲上級資助到帳科研經費累計達200萬以上者。
5、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的海外留學歸國博士,符合以下條件之一:①被SCI一區期刊收錄2篇;②SCI收錄論文累計IF≥30.0;③單篇IF≥7.0且累計IF≥20.0。
6、全國百篇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
7、其他相應層次人才。
第四層次:人才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近5年,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資助的項目主持人,且課題通過結題驗收。
2、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的海外留學歸國博士,符合以下條件之一:①被SCI一區期刊收錄1篇;②SCI收錄論文累計IF≥20.0;③SCI收錄論文單篇IF≥7.0且累計IF≥15.0。
3、省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
第五層次:高級人才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1、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被SCI收錄論文累計IF≥7.0且單篇≥5.0的留學歸國博士。
2、博士在讀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被SCI收錄2篇及以上且累計IF≥7.0的“985工程”院校應屆博士畢業生。
3、緊缺專業急需的具有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
除引進的上述各層次人才外,依據學科發展實際需要引進科研、教學團隊。
第一層次人才團隊:團隊領軍人員、核心成員達到第一、二層次人才的不少于1人。
第二層次人才團隊:團隊領軍人員、核心成員達到第三層次人才的不少于1人。
人才團隊需具備良好的工作基礎,符合學科發展需要,由1名帶頭人和不少于3名核心成員組成,在國內外科研機構或重大項目穩定合作3年以上,具備較高的科技創新能力,學術水平在本領域內具有明顯優勢,已取得突出成績或具有明顯的創新潛力。團隊成員具有合理的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