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招生公告【招94人】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成立于1959年,現已發展成為青海省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集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康復等功能為一體,也是我省一所高等院校直屬教學醫院。
醫院59年來,潛心醫療實踐,踐行科學發展,為我省現代臨床醫學事業和高等醫學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95年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2002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2010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工人先鋒號”、2013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青海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先進集體”、“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14年被中國醫院協會授予“全國百姓放心百佳示范醫院”稱號。2016年被評為“西寧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先進單位”。2017年被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醫院占地面積189.96畝,其中同仁路院區占地86.33畝,南院區占地103.63畝。醫療用地50畝,建筑面積15.4萬平方米,醫療用房面積9.7萬平米。在建門急診綜合樓規劃面積10萬平方米。
全院現有職工2579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278人,其中,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人員398人(正高級150人,副高級248人)。醫學博士41人,醫學碩士279人,醫師隊伍中碩士博士占38.74%。血液病學團隊和包蟲病學團隊是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設單位。
全院設有47個臨床科室和9個醫技科室。獲批臨床重點專科培育學科3個(普通外科學、腫瘤學和心血管內科學),省級重點專科11個(腫瘤外科學、血液科、心血管內科、皮膚科、腫瘤內科、內分泌科、骨科專科、肝膽胰外科專業、病理專業、康復醫學專業、護理專業),省級特色專科1個(腫瘤婦科),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個(創傷外科危重癥救治專業),省級重點蒙藏醫專科1個(脾胃病專科)。醫院獲批省級質量控制中心9個(普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放射科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病理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內分泌專業質量控制中心、骨科專業質量控制中心、腫瘤專業質量控制中心、影像專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藥事管理質量控制中心、靜脈輸液配置質量控制中心)。設有全科醫師培訓基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培訓基地和化學中毒醫療救治基地5個醫學基地。還是腦卒中防治與篩查基地醫院、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天使陽光基金”定點醫院和“七彩夢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定點醫院。與清華大學聯合建立了清華大學醫學研究院青海大學包蟲病研究中心。
全院編制床位2200張,開放正式床位1845張,年平均門診量170余萬人次,住院病人6.5萬余人次,完成各類手術2.1萬余例。病床利用率、危重病人搶救率、治愈好轉率均達95%以上。
擁有Prisma3.0T磁共振成像儀、Revolution 高端CT、Ysio Max雙板全數字DR拍片系統、256層螺旋CT機、ECT機、血液透析機、SONIALVISIONG4大平板多功能X線透視/攝像系統、瓦里安Trilogy高能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數字胃腸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疤痕治療儀、CBCT機、全景曲面斷層、電子胃鏡、3D腹腔鏡、胸腔鏡、宮腔鏡、等離子電切鏡、美國Microflex LT/SH全自動微生物質譜快速鑒定系統、飛利浦EPIQ7C高端超聲診斷儀、RO DIAII3600水處理機、Rotaflow、HU35ECMO體外生命支持系統、VX3733-SYS單板全數字化DR拍片系統、DRX-Revolution全數字化DR移動拍片系統、Swiss LithoClast混合動力碎石清石系統、好樂杰全身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一體化產房設備、Fibroscan 502 Touch彈性成像技術檢測儀、德國STORZ腦室鏡、MOELLER HI-R 900A原裝進口眼科手術顯微鏡、鈥激光等萬元以上大、中型醫療設備3000多臺(件)。設有中央監護系統、內鏡中心、消毒供應中心、數字化一體手術間、百級層流手術室、靜脈配置中心、體外循環系統等醫療設施。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持續護理服務質量,認真落實護理核心制度,開展護士崗位管理,加強專科護士培訓。在全院開展了“創建標桿病房,推進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全院優質護理服務開展率達100%,危重病人護理合格率≥95%,患者滿意度≥90%。醫院護理專業被省衛生計生委確定為“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榮獲“全國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醫院”稱號。
青海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享譽省內外,綜合學術能力和醫療水平,形成了以腫瘤內科、胃腸腫瘤外科、甲狀腺乳腺腫瘤外科、肝膽腫瘤外科、胸部腫瘤外科、腫瘤放射治療科、腫瘤婦科、介入科等臨床學科和病理科、醫學影像科、核醫學科等專業為主的學科體系,并以腫瘤規范化治療為根本,通過組建8個協作團隊,實現了腫瘤個體化多學科協作(MDT)綜合診治,了整體療效。
在包蟲病防治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醫院參與成立“青海大學人畜共患病研究所”,組建青海大學臨床包蟲病創新團隊,主動在果洛州、玉樹州部分地區開展包蟲病篩查、基層醫務人員培訓、健康教育等工作;與果洛州班瑪縣簽訂了包蟲病幫扶協議、與果洛州瑪沁縣醫院簽訂了包蟲病醫療扶貧協議,為包蟲病防治的進一步深入打下了基礎。2016年,醫院被中共青海省委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評為全省包蟲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樊海寧、王海久、毋德芳3位同志被評為全省包蟲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經省科技廳批準,建成“青海省包蟲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省衛生計生委批準醫院為“青海省包蟲病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依托單位。肝膽胰/包蟲病外科榮獲2017年度“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全省包蟲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胰外科護理團隊榮獲2017年度“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樊海寧教授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榮膺第二十七屆國際包蟲病大會特殊貢獻獎。2017年醫院被中共青海省委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評為全省包蟲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樊海寧、周瀛、侯立朝、陽丹才讓4位同志被評為全省包蟲病防治工作先進個人。
臨床包蟲病青海省“人才小高地”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承建了“青海省肝膽外科學院士工作站”、“青海大學董家鴻院士工作站”,引進特聘院士2人,入選“高端創新人才”2人,錄取2名博士研究生,實現我省包蟲病專業博士生培養零的。近三年來,門診及住院診治包蟲病患者1900余例次,開展規范化外科手術治療800余例次。完成4例終末期包蟲病患者自體肝移植手術。亞洲肝移植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肇隆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肝膽外科專家董家鴻教授及其團隊與醫院肝膽胰外科合作,在醫院完成了一例晚期肝泡型包蟲病病人全離體自體肝移植手術。
醫院率先在省內廣泛開展腔鏡微創手術,目前,普通外科、胃腸腫瘤外科、胸部腫瘤外科、泌尿外科、婦科、關節骨科等學科均能熟練開展腔鏡微創手術技術。為我省腔鏡微創手術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外科學整體醫療技術水平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心胸血管外科完成首例右冠狀動脈左室瘺修補手術,標志著心胸血管外科先天性心臟病診療技術取得了新的,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心血管內科完成首例經皮冠脈旋磨技術,標志著心內科冠脈介入診療技術上升到新的高度;脊柱外科獨立完成省內首例脊索瘤手術,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
泌尿外科(自主)開展了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術+盆腔淋巴結(雙側髂外、閉孔)清除術;肝膽胰外科開展了腹腔鏡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治療特殊部位肝癌技術;重癥醫學科積極探索開展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并救治一例重癥患者,填補了省內該領域的空白;心胸血管外科在手術麻醉科的大力配合下,完成了省內首例食道超聲引導下經胸小切口心室缺損封堵術。心血管科獨立完成了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手術和右冠狀動脈開口解剖變異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及冠脈支架植入術;脊柱外科在省內率先開展了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經皮前路上頸椎齒狀突骨折內固定、采用皮質骨螺釘中線固定及融合技術等一批先進手術技術。
科研工作是體現創新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整體醫療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醫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建立了科研創新激勵機制,于2009年設立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中青年科研基金”,每年提供100萬元資金作為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的科研啟動經費。2006年獲得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7年、2008年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8年、2010年、2014年和2015年獲得青海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9年、2011年、2013年、2016年和2017年獲得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近5年,共承擔和省部級科研項目94項,其它項目203項。通過科技成果評價并獲得省級科技成果122項,其中13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余均達到國內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青海省自然科學學術論文獎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2篇;發表學術論文1636篇,其中SCI收錄46篇。
臨床教學是醫院主要的工作任務之一。常年承擔研究生(博士、碩士)培養、本科教學、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全科醫師培訓、基層醫療機構骨干醫師培訓、繼續醫學教育和進修醫師帶教等多層次教學工作。全院設有20個臨床醫學教研室,8個二級學科、22個研究方向擁有碩士學位授予資格。內科學(高原醫學方向)具備博士學位授權資格。全院共有碩士研究生導師189人,博士研究生導師5人。
醫院設有圖書閱覽室,擁有醫學期刊390余種,藏書20余萬冊,免費查閱,并對所有培訓人員開放。擁有覆蓋萬方、維普、中國知網、博士碩士論文數據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等數據庫,提供了便捷、全面的科技文獻資源查詢平臺。各學科均有示教室,共59間,總面積為3765.51平方米,分別擁有完善的電子化教學設備,為醫師學習、自修提供了方便和。
青海省臨床技能教育培訓中心設在我院,面積約3000平米,設有臨床思維室、外科技能訓練室、換藥室、腔鏡訓練室、內鏡訓練室、護理技能訓練室、臨床技能診斷室、穿刺技能訓練室、婦科技能訓練室、兒科技能訓練室、五官科技能訓練室、中醫科技能訓練室、急救技能訓練室、模擬ICU病房、模擬病房共19間模擬/虛擬培訓室,模擬訓練空間充足。配置了近1100萬元的模擬訓練器具570余臺(件/套),是功能較為齊全、設備較為先進、具有一定規模的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中心配備專職培訓老師2人、兼職1人,負責模擬/虛擬教學管理,各老師約120人,有系統的培訓課程和計劃,實時開放,集中培訓、專項培訓、自助培訓相結合,滿足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教學要求,在臨床技能訓練、臨床教學效果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同時,青海大學醫學院設有臨床醫學實訓中心1個,面積達1000余平方米,有內科學、外科學、檢體診斷學、婦產科學、口腔醫學等,也是功能較為齊全的臨床技能教學中心。有教學模擬設備1000余臺件,尤其口腔醫學專業實訓室模擬設備配備齊全,有空氣壓縮機及部分模型、口腔修復與技工模擬系統、牙科綜合治療機、各類口腔模型及小型器械等。該中心在青海大學的領導下,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為醫學模擬培訓發揮著重要作用。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醫學生成長為合格臨床醫師的必經之路。國家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高度重視,列為全面深化醫改和完善中國特色醫學人才培養機制的工作予以部署。我院在省衛生計生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目標,牢固樹立“抓規范、重過程、強能力、增素質”的理念,扎實穩步推進各項住培工作。醫學教學氛圍濃厚,教學活動豐富,經常舉辦教師教學競賽、教學查房競賽、住培醫師講課比賽、臨床技能競賽、病歷書寫競賽、英語演講比賽、結業模擬技能OSCE考試等。我院住培工作無論是在培訓管理、制度建設與落實,還是在師資培訓、評價體系、教學條件和社會人住培醫師待遇在全省發揮了引領作用!
一、培訓目標
按照國家和青海省衛生計生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細則》要求進行系統培訓,使住培醫師結業時具備“三甲”醫院住院醫師水平,經考試考核合格者取得國家衛生計生委頒發《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