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1.30
98%考生在瀏覽:事業單位考試資訊|事業單位考試技巧|事業單位考試題庫|更多備考信息
1.國際貿易按貿易內容可劃分為( )。
A.服務貿易 B.加工貿易 C.商品貿易 D.轉口貿易
2.下列屬于與沙俄的不平等條約有( )。
A.《璦琿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南京條約》
3.“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奇特現象主要與實行( )的人事行政制度有關。
A.察舉制 B.征辟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4.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式,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其生產的歷史條件有( )。
A.社會分工的出現
B.貨幣的出現
C.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相互排斥
D.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5.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有關規定,消費者的權益包括( )。
A.安全權 B.自主選擇權 C.公平交易權 D.受尊重權
6.做事要善于抓住重點,抓住主要矛盾。能體現這個觀點的是( )。
A.刻舟求劍 B.守株待兔 C.掩耳盜鈴 D.畫龍點睛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解析:國際貿易按貿易內容分為:服務貿易、加工貿易、商品貿易、一般貿易。答案為ABC。
2.【答案】AB。解析:C是清政府與日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D是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答案為AB。
3.【答案】C。解析:察舉制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征辟是中國漢代擢用人才的一種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兩種方式,皇帝征召稱“征”,官府征召稱“辟”。魏晉時期選拔官員采用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員,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間人才,分為九品錄用。但是由于士族勢力強大,常影響中正官考核人才,后來甚至所憑準則僅限于門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科舉是選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故本題答案選C。
4.【答案】AD。解析: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一般條件有兩個:一是社會分工;二是生產資料和產品屬于不同的物質利益主體所有。故本題答案選AD。
5.【答案】ABCD。解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七條規定了消費者的安全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第九條規定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第十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第十四條規定了消費者的受尊重權,“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享有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故本題答案為ABCD。
6.【答案】D。解析:A選項中的主人公犯的錯誤的否認事物是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故不選。B選項中的主人公犯的是將偶然性當作必然性的錯誤。C選項違背的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物質的第一性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鈴聲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捂住耳朵聽不到鈴聲而消失。以為掩耳可以不讓鈴聲發出來的這種意識是錯誤的。故本題答案為D。
>>點擊返回:中公網校事業單位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