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事業單位教育寫作模擬試題解析
推薦閱讀:事業單位考試資訊|事業單位考試技巧|事業單位考試題庫
【解題思路】
每個人都有其個性、特質,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否則,即使辛苦努力,也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學中有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叫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和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寫作素材】
1. 宋代朱熹在《論語》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這就是“因材施教”一詞的來源。
2.陶行知,主張教師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能力,“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反對不問實際的“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陋習。
3. 姚明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中等,但已參加少體校籃球訓練。在“小升初”時,在父母的鼓勵下,姚明夙夜奮戰,考試超常發揮,還有體育加分,最終考上了一所市重點中學。然而升學不久,他們就發現姚明在學習上與其他同學有一定差距;同時,姚明每天功課做得很晚,漸漸地連打籃球也放棄了。
父母認為姚明在重點中學學得太累,太苦,連最喜愛的籃球也要放棄了。怎么辦呢?他們必須作出了選擇——放棄重點中學,轉到以體育為特色的普通中學。從此之后,姚明學習上一帆風順,籃球技術也日益精進。幾年后,就被召入市青年隊,后來參加了上海市隊,再后來就被召進了國家隊,最后去了美國火箭隊,成了一名籃球明星。
4.有一個赴美國參加演出的以《我的夢》為主題的殘疾人演出團,在他們當中有一個男孩叫舟舟,是一個弱智,雖然三十多歲,但是智力等于只有幾歲小孩兒。表面上看他呆頭呆腦,但他卻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指揮。看著他在指揮臺上的颯爽英姿,不得不讓人震撼。是舟舟的父親發現了兒子身上的指揮天賦,并加以培養,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指揮家。
【參考范文】
尊重個性 因材施教
孔子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性格特點,針對同一提問給出了不同的回答。這非常生動的說明,教學中應根據學的性格、愛好、品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盡量發揮學生的長處,彌補學生的不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因材施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其最早出現于宋代朱熹著《論語》注釋中:“孔子教學,因材施教。”這便是因材施教最早的來源。因材施教,要求我們重視并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使教育進度、深度、廣度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然后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點,揚長避短,采取適宜的教學方法,實現多樣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陶行知先生也主張教師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能力,“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反對不問實際的“先生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的陋習。如培養兒童創造力問題,他以形象的比喻,闡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則:“需要因材施教。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并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
姚明上小學時,學習成績中等,但已參加少體校籃球訓練。在“小升初”時,在父母的鼓勵下,姚明夙夜奮戰,考試超常發揮,還有體育加分,最終考上了一所市重點中學。然而升學不久,他們就發現姚明在學習上與其他同學有一定差距;同時,姚明每天功課做得很晚,漸漸地連打籃球也放棄了。父母認為姚明在重點中學學得太累,太苦,連最喜愛的籃球也要放棄了。怎么辦呢?他們必須作出了選擇——放棄重點中學,轉到以體育為特色的普通中學。從此之后,姚明學習上一帆風順,籃球技術也日益精進。幾年后,就被召入市青年隊,后來參加了上海市隊,再后來就被召進了國家隊,最后去了美國火箭隊,成了一名籃球明星。正是因為父母認識到姚明的個性特點,揚長避短,因材施教,才能使姚明成為的籃球。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家長和老師。教書育人應秉承圣賢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實教”的教育理論,要慧眼識“另才”,才能“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
>>點擊返回:中公網校事業單位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